午夜中文乱码福利_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_国产妇女性满足视频_日本三级au视频

中招資訊 中招試卷 中招備考 中招政策 中招輔導 中招問答 招生簡章

中招結束怎么選志愿?解答家長最常問的10大關鍵問題

未知/葉奕緯 2025-07-07   次瀏覽

中考結束,對孩子來說,是終于能松一口氣的時刻;但對許多家長而言,接下來的志愿選填、成績落點,又是一連串擔憂與忙碌的開始。身為一個老師,每年都會解決許多孩子的狀況,也會遇到家長們各式各樣的提問。我想從我的經(jīng)驗出發(fā),聊聊一些看法。
 
Q1:孩子成績剛出來,看起來不如預期,該怎么開口跟他談?
孔子在《論語·八佾》曾說過:“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”大概的意思就是:“已經(jīng)做過的事情,我們就不要再多談;已經(jīng)完成的事情,我們就不用勸諫;已經(jīng)過去的事情,更不用去追究是非對錯。”
 
考完試的當下,考試其實就已經(jīng)落幕了,成績是一個既定的事實。身為家長的我們,要先有正確的認知和健康的心態(tài),再去跟孩子聊聊,相信會更有建設性跟收獲。
那么該怎么做呢?我用一句話來面對:“先處理好心情,才能處理好事情。”這里的“心情”,是家長的。我們不會因為分數(shù)的高低來增減對孩子的愛,這句話請家長們一定要記得。我們的立意良善,出發(fā)點不是期待或責怪,而是了解和協(xié)助。
 
下一步,就可以好好處理“事情”:也就是孩子的心情。中考后的孩子,心態(tài)往往歷經(jīng)三個階段:先是放松,接著空虛,最后浮現(xiàn)焦慮。如果他愿意煩惱,正代表他在乎:這是親子溝通的大好時機。請記得,不要預設立場,也不要先下定論。有時孩子“不如預期”的反應,其實可能是在扼腕錯了一題,也可能是驚訝自己表現(xiàn)超乎期待。我們可以這樣開始:
 
“中考結束了,這段時間辛苦了喔。”
“考完之后是不是覺得松了一口氣?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也有那種心情喔。”
“我跟你說,我也有把工作搞砸的時候……”
 
和孩子聊聊你的近況,分享你的心情,我想,他們會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。
簡單來說,就是這樣一個流程與步驟:
先處理家長的心情 → 再處理家長的事情(孩子的心情) → 最后處理孩子的事情。
 
Q2:成績中段,家長怎么幫助孩子選填適合的學校?
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理想跟目標,那個高低好壞,是自己可以去決定的。而家長在這個時刻所要扮演的角色,會比較接近有“大局觀的軍師”。中段成績的孩子,相比于前頭或是后段的學生,的確更容易出現(xiàn)誤判的情形。“高分低就”或是“低分沒救”都是我們不樂見的事情。
 
因此,在選填學校的時候,不妨把自己的容忍值(或是棒球術語常說的打者好球帶)放大一點,我想,最后學校揭曉的時候,會比較歡喜甘愿一點。成績前中后段的具體選校策略,當然會因為分數(shù)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但我認為核心概念仍是協(xié)助孩子厘清自己的想法、了解不同學校的特色,并思考什么是對自己“有益的”,對未來更有幫助的,讓它成為自己的首選。
 
Q3:中考完孩子松懈、不想讀書正常嗎?要管嗎?
我想,經(jīng)歷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想要放松是人之常情。我們可以讓彼此都有一點喘息的時間跟空間也不壞。不過家庭教育絕對會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,最重要的一塊拼圖,而我認為“管教”的方式是需要一點智慧的。
 
比起事事要求然后樣樣不行,不如試著與孩子建立良善的互動循環(huán)。提供他們一些可以投入、有事做的機會,例如:有益的課外書籍、知識量含金的線上影片、促進健康的每日運動、銜接課程或興趣探索的規(guī)劃,配合他們可以使用的娛樂時間,多元化的任務或活動,讓他們可以在中考后的空白時間空而不白,用較輕松的態(tài)度來逐步微調(diào)自己要轉(zhuǎn)換環(huán)境的事實。
 
讓孩子愿意學習,家長在陪伴中給予支持,讓孩子們慢慢地學會自我調(diào)適。
 
Q4:私校、技高、五專,這些選項要怎么看待?
我有許多引以為傲的孩子就讀職專,我自己的求學階段也曾在私立學校度過,而現(xiàn)在,我選擇回到家鄉(xiāng)的公立學校任教。
 
高中、職專的并行,從來都不只是制度上的分流,而是教育真正開始看見孩子不同節(jié)奏與可能的起點。“多元升學”不是口號,是一種溫柔且堅定的陪伴:你可以走得快,也可以慢慢來。你可以選擇專業(yè)技術,也可以追求學術研究。重要的是,我們終將走向?qū)儆谧约旱牡胤?,而不是別人替你規(guī)劃好的終點。
 
選擇哪一條升學路徑,最終都應該回到孩子的特質(zhì)、興趣,與他對未來的想像。技職體系的技能養(yǎng)成有其重要意義,而私校可能提供不同的學習環(huán)境或額外的資源支持。家長或許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:“我更在意孩子進入哪一間學校,還是更在意他適不適合那里的節(jié)奏與挑戰(zhàn)?”
 
有的孩子在初中時都會進行職業(yè)生涯測驗,幫助他們對自己的能力與適性有基本掌握。家長若還沒有明確方向,不妨請孩子帶回生涯輔導手冊,跟孩子一起翻閱、討論、對話。
 
用陪伴替代命令,用理解取代期待,跟他們一起研習適合自己的方向。
 
Q5:家長能做什么準備,幫孩子志愿選填?
我自己有一個做事的準則,也是我最常跟學生說的話:凡事都要“做最好的準備,跟做最壞的打算”。我想在志愿選填的時候也是一樣。
 
家長的角色,是“陪”孩子一起走這一段路,而不是幫他走。我們要做的不是幫孩子填志愿,而是協(xié)助他們進行準備。首先是陪伴孩子回顧他們的初中三年,他們的努力在哪里,學到了什么,對什么感興趣,哪些地方表現(xiàn)得最好;其次,協(xié)助他們蒐集資訊,了解不同學校的特色、課程內(nèi)容、升學管道等。這個過程可以引導孩子思考,幫助他們發(fā)掘“想要”的渴望。
 
再來,是溝通與討論。保持開放愉悅的心,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想法、擔憂與期待。
不論如何,記得要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感受與承諾。只要提醒孩子好球帶放大,
認為自己可能考不上的學校,不妨可以填一個當夢幻選項;也別忘了在填完了想要的志愿之后,后面要把不那么想要但也不排斥的科系都填進去,填好填滿,讓自己有考上前三志愿的機會,也讓自己不至于面臨無校可讀的窘境。
 
Q6:如何看待中考成績,給孩子家長的建議?
我認為,中考成績就像人生的其中一個“比賽結果”。有比賽就會有比較,也會有仲裁者(評審),但評斷往往是主觀的。每個賽事所產(chǎn)生的得獎者都該備受注目,那是參與之后所應得的獎勵。但我們也不該因此忽略其馀參賽者的用心與努力。
 
即使成績真的不如預期,孩子在初中階段所付出的努力、養(yǎng)成的態(tài)度、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,都是寶貴且受用終生的收獲。考完就是考完了,接下來的人生規(guī)劃才是重點。
 
Q7:孩子說“都可以”,是真的沒意見還是不想負責?
如果孩子在討論志愿的時候說都可以,我想可能是他們真的不確定自己想要什么:
有時候孩子需要從實際接觸的日常中,才能發(fā)掘自己的困惑或想要的東西。
 
對于未來的學校,他們可能沒有具體的概念或偏好,所以才說“都可以”;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想要逃避責任:如果讓自己做決定,他們可能擔心后續(xù)的結果不如預期,
讓家長決定,就可以怨天怨地怨父母,不用自己負責;還有一種可能,這孩子一路以來都在家長鋪好的路上前進,這是他們所面對的第一個分叉路口,或許他們的“都可以”就是依循過往經(jīng)驗所得到的簡單結論罷了。
 
面對這些情況,家長就需要再多花點時間與孩子溝通,了解他們內(nèi)心的真實想法。
引導他們思考:“為什么都可以?”“有沒有什么是你特別不想要的?”讓他們從密密麻麻的志愿學校名單中,針對路程遠近啦、類型差異啦、升學展望啦……進行篩選,
幫助他們厘清思緒,先把“絕對不想要”(能明確說明理由,且家長認同)的刪除,然后留下滿意或是可以接受的項目進行排序。
 
我想,家長要為“都可以”的孩子做的事情是:
利用這難得的機會教育,讓他們逐步學習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。
 
Q8:怎么避免讓選校變成家長主導?
我想這不是孩子的課題,而是家長的。平時的課業(yè)作業(yè)或是三年一瞬的中考升學,原本就是孩子理當負責的,而不是我們。選校更是關于他們未來的人生旅程,要試著讓他們自己做最后的決定。
 
所以家長要學習“放手”,尤其是在“看不到的時候”。(我曾經(jīng)看過有老師在之前線上課程時,對著不開鏡頭點名的學生大呼小叫大發(fā)雷霆,最后該生下線,老師沒轍,這是一個沒有適度放手的經(jīng)驗分享。)
 
這不是放任,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學會為自己負責。家長們可以和孩子討論未來“職業(yè)”甚至是“志業(yè)”的概念。不論是選擇高中或高職,都是他們?yōu)樽约何磥礓伮返囊徊?。要強調(diào):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他們需要為此投入努力。
 
Q9:家長之間比成績的壓力,該如何面對?
我曾經(jīng)在一篇文章中這么寫著:
 
‘“我們贏了”,這是與有榮焉的贊許;
“他們輸了”,這是不關己事的漠然;
“你們錯了”,這是壁壘分明的劃線。’
 
這種“劃地圈人”的比較,在社會、職場、教育現(xiàn)場,甚至家庭中都存在。學校的校風、老師的教學、家長們的工作、自己孩子的成績,難免都會成為比較的對象。面對家長間比來比去的壓力,我會建議回歸到自身。
 
如同孟子所言:“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”關注與反省與深愛的,都該從自己做起。
而孩子的成長和幸福是多面向的,遠不是成績可以完全涵蓋,不是嗎?所以我們可以選擇“不參與”這種比較,或者在聽到時,內(nèi)心回歸到“關心”自己孩子的狀態(tài)。
 
別人的好不會成為我們的好,別人的壞也不會成為我們的壞。
別人的好壞是他家的事,請多多關心我們自己的家務事就好。
 
分享一個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,是公益廣告中的。
“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,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。”
“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,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。”
用字一樣,語氣不同。前一句是惡毒拋下,后一句是暖心接住。孩子跟我們都不是沒努力,而是因為太常比較而迷失自我。所以我們都要記得,讓自己成為那個不一樣而且非常有用的人。
 
Q10:錯過理想高中會怎樣?
人生其實充滿了“然后呢?”的未知,事情不會總是照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(fā)展。錯過“理想高中”,或許是一個人生的坎,但絕對不是求學或生活的終點。
 
換個角度想,也許我們落到了心目中次一等的志愿,但這是否也表示著我們能成為該學校的領跑者集團?俗話說得好:“寧為雞首,不為牛后。”學校的優(yōu)劣都是由學生定義出來的,而我們絕對有權利讓自己成為那個為校爭光、提升價值的人。
 
“沒有一定會輸?shù)谋荣?,除非放棄?rdquo;《排球少年》
 
最重要的是,在任何地方,都能保有永不放棄、積極向上的心。人生的可貴在于奮斗的歷程,而不是最終抵達的終點。在新的環(huán)境中,孩子依然可以透過努力學習、累積程度、維持良好態(tài)度來創(chuàng)造屬于自己的時刻。每個孩子都存在著無限可能,只要我們愿意給他們機會與舞臺,還有可靠的陪伴。
 
中考,是一個階段的結束,更是一段旅程的開始。青春正是一段璀璨而充滿無限可能的旅程,但我們也要記得,它終究是一張無法回頭的單程車票。唯有珍惜每一個當下、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,我們才能無畏地迎向未來。

版權所有